消除火災隱患推行“一搬三改”為了搞好農村防火工作,安義縣組織和依靠群眾,查原因,想辦法在全縣范圍內推行“一搬、二建、三改、四堅持”的防火措施。由于他們既強調了各隊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進行整改,又加強了領導,因而迅速掀起了整改熱潮,初步改善了農村防火條件,堵塞了火災漏洞,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他們的做法是: 以點帶面,安義縣曾是發生火災次數最多的一個縣。雷家祠堂倉庫發生了一起重大火災。為了認真吸取教調,縣黨委召開了干部會和火災現場會。開展了“雷家著了火,全縣怎么辦”的大討論。然后又在全縣范圍內展開了防火大宣傳、大檢查、大整改活動。 他們對歷年來的火災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發現其中火多數火災是由于煙囪、爐灶不符合防火要求和使用無罩燈引起的。根據這一情況,他們發動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換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即:“一搬(搬柴草)。二建(建防火圈、建灰窩)、三改(改平頭灶為煙囪灶、改茅草籬笆廚房為磚瓦房、改無罩燈為有罩燈)、四堅持(堅持灶前清、水缸滿、勤檢查、定期評比)??h委認為這一措施具有科學性,符合全縣的實際情況,是切實可行的,于是向全縣推廣,掀起了全縣的大整改活動。 講清道理,領導帶頭整改工作一開始,由于人們多年來養成的用火習慣和經濟上的原因,對于把柴草從屋里搬到屋外,在爐灶邊建防火圈、挖灰窩和改建爐灶廚房,有的怕麻煩,有的怕誤工,有的怕花錢。為了使群眾消除憂慮,明白整改的意義,他們利用各種形式,進行了廣泛的防火宣傳教育,在普遍宣傳的基礎上,還進行了重點教育。例如上防火課,辦訓練班,幫助群眾掌握防火知識。并且及時召開現場會,以火場為課堂,計肇事者現身說法,用事實教育群眾。在具體整改時,干部們以身作則,帶頭搬改。燕壇大隊隊長安生勇首先把自已家里存放了十幾年的幾千斤干柴搬到了屋外。在干部的帶動下,全隊很快就把家里的柴草全部搬到了安全的地方。 組織專業隊幫助社員改建為了解決社員的實際困難,有的以社區為單位,有的以大隊為單位,把木匠和石匠菜中在一起,組織了專業隊。幫助居民進行改建。僅新民社區就組織了43名石工、54名木工,改建了煙囪灶356個,建磚瓦廚房151間,除工資由社員文付外,石灰、磚瓦等材料費用均由生產隊統一報銷。對少數經濟上確有困難的戶,隊里則給予經濟上的補助。在很短的時間里,金縣共搬出柴草27萬多斤,建欄柴圈23,600多個,建灰窩2,400多個,改建廚房1,100多間,改煙圖15,700多個,換眾燈2萬多溫,大大地改善了社員住戶的防火條件。 由于各級領導親自抓防火工作,充分發動了群眾,落實了整改措施,所以迅速扭轉了火災比較多的被動局面。經整改后不但次數大大減少,損失也顯著下降,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滅火器年檢/消防檢測/消電檢/消防維保/消防評估文章 |